教育 educ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海南创新高等教育涉农人才培养模式 为乡村振兴输送全科人才

新闻

【白沙精康】“精神精康共促进、消除歧视是关键”——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白沙精康】“精神精康共促进、消除歧视是关键”——...

精神健康是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每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然而,由于种种误解和偏见,精神...

  •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2024世界精神卫生日...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在天涯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天涯区鹿城心灵驿站于202...

  • 侯旭合摘得桂冠!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皇冠...

    美丽三亚,青春中国。2024年7月28日,第72届环球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皇冠之夜在美丽的南海之滨三亚圆满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北京赛区的侯旭合摘得桂冠,成为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总冠军!她将代表中...

  • Le Labo 两家全新精品店于中国海南重磅开业

      【2024年3月,中国海南】—Le Labo诞生于格拉斯,自2006年起在纽约崛起,现已进驻中国海南。Le Labo目前已在海南开设两家香氛实验室,分别是位于三亚海棠湾的cdf三亚国际免税城以及位于海口的cdf海...

  • 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成都举行 光厂创意亮相...

    11月23-25日,由国家版权局主办、四川省版权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在成都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成都光厂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厂”)作为四川省版权示范...

  • 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圆满举办

    9月15日,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在深圳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财经

春运首周三亚离岛免税揽金6.7亿元 春运首周三亚离岛免税揽金6.7亿元

临近2023年春节,三亚各离岛免税店纷纷推出“免税年货节”“快闪迎新”“爱购免税”等促销活动,并联合品牌商...

  • 海南昌江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开工 一期总投资约2....

    1月10日上午,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一期)在昌化镇举行开工仪式。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码头岸线411米、后方接岸结构323.8米、南防波拦沙堤685.5米、北防波拦沙堤584米,以及护坡、渔...

  • 去年前11月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完成固投1083亿元

    园区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记者1月8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去年前11月,自贸港重点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3亿元,同比增长2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34%。 去年前1...

  • 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举行 18个项目签约25.3亿元

    12月21日,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在儋州嘉禾共享农庄举办,国内多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共赴海南,在共享农庄的乡野风光之中,探讨共享农庄未来的发展之路。 当天,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中国人民大学...

  • 海口9个招商项目签约额16.8亿元

    在2022年冬交会上,海口农业农村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如期举办,现场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10个冬季瓜果菜订单签约。 其中,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额16.8亿元,包括三江农场蔬菜大棚建设项目、波莲基因生物育种科技...

  • 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实施两周年,减免税...

    12月1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两年来,海口海关累计办理900余票“零关税”原辅料进口通关手续,货值超70亿元,减免税款超9亿元。 原辅料“零关税”政策明确,在...

海南创新高等教育涉农人才培养模式 为乡村振兴输送全科人才

发布时间:2021/10/29 教育 浏览:291

近日,2021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双学历”教育大专班在海南开放大学(原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开班。这是秋季学期开学以来,进入该校学习的第三批大专班学员。

海南作为全国脱贫攻坚22个战场之一,经过持续奋斗夺取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以来,海南全省各级各部门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谋划推进,海南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院校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南开放大学、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继续承担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双学历双轮训”教育工程等培训项目,海南大学还成立了农业农村学院,探索培养本科层次、面向农村和乡镇的全科人才。

提升干部学历解决燃眉之急

为农村基层组织和新农村建设培养输送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海南80%的土地在农村,60%的人口是农民,20%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农业。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自由贸易港。

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早在2010年就启动了“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项目,每年选拔一批农村干部和优秀青年到海南开放大学(原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参加大专学历教育。

今年7月,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五星村党总支书记黄丽萍获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多年来,她扎根基层,为村里深挖贫困“病根”、寻找致富“良方”,推动村民年均人收入从5年前的不到4000元增加到如今的11760元。

回忆2016年刚刚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时的情景,黄丽萍直言,论勤劳致富,她有点心得,可被推选为“脱贫领头雁”后,要怎样管理和壮大“雁阵”,真有点“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参加“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项目后,她接受了更为先进的理念和知识,通过不断挖掘农村资源潜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最终为五星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与黄丽萍一样,“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项目学员返乡后不断传来好消息——有的创立了营销品牌,提升了农特产品的附加值;有的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着农民群众发家致富;有的开辟了互联网销售渠道,组起直播团队,尝试着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给农特产品带货……

海南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孔令德介绍,“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项目是海南省首次采取远程教育方式大规模、系统性培养农村基层干部,为农村基层组织和新农村建设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实施以来,已有10174名学员从该项目顺利毕业,活跃在市县、乡镇和农村地区,成为海南省贯彻“三农”政策、推动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

“4·13”以来,海南省组织、财政、教育、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大力度,在“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项目基础上,启动了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双学历双轮训”教育工程,有步骤地扩大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大专学历教育和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招生规模,取得积极成效。

打破多层壁垒力求因材施教

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业评价等进行全面改革,培养“基层组织带头人”和“群众致富带头人”

根据“双学历双轮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双学历”教育招收对象主要是村“两委”干部和后备干部,“双轮训”教育招收对象则为农村党员和在家务农的青壮年农民。

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学习动机等均有较大差异,如何设计课程成为项目实施高校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对此,海南开放大学紧紧围绕为农村基层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这条培养主线,以培养“基层组织带头人”和“群众致富带头人”为目标,为学员量身定制了党建知识、农村经济管理、农村行政管理等专业。

来自海口市永昌村的村干部吴岳川说,他攻读的经济管理学知识专业,包含了“三农”政策法规、“村官”领导方法与艺术等课程,授课教师不仅有职能部门领导、专职教师、行业专家,还有来自田间地头的“土专家”“田教授”,确保学员都能“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干得好”。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则专门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下设项目教学中心、课程研发中心、乡村服务中心等,通过对学校已有涉农专业进行结构优化与资源整合,开设了畜牧兽医、电子商务、园林技术、旅游管理等4个专业。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乡村振兴学院院长王安兴介绍,多年来,学校为四辅人员提供了多项学历提升教育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为乡村振兴学院在教学方式探索、校外教学点开拓、特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学员管理与评价等方面提供了启发与参考。

同时,为了摸清乡村建设人才需求,明确学院与专业定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还先后赴定安、临高、乐东等市县开展用人单位需求调研,并通过学情调研的方式向学员了解学习需求及意见建议。

“在调研中,我们认识到,要办好乡村振兴学院,必须走出教学舒适区,摒弃旧有认知与方法模式,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业评价等进行全面改革。”王安兴举例,学院在课程设置上,由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改革为核心素养课程、基层综合行政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由教师讲授为主,改革为专题研讨、项目分析、实地考察等案例教学为主;在评价方法上,由单维度的课程完成评价,改革为课证融通与学分认证。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2021级学员陈秋枫是来自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南仇村的村干部,在承担村“两委”工作之外,她还组建了直播团队,销售村里的农特产品。

“考虑到基层干部工作实际,学院除了集中学习还提供了线上课程,方便我们随时随地想学就学。”陈秋枫说,不少学员都是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对新理念、新事物、新技术比较陌生,希望通过学习,掌握最新政策,了解市场趋势,体会和参与电子商务时代变化进程,把老乡们精心生产、藏在“深闺”的农特产品推销出去。

培养涉农人才要从“娃娃”抓起

注重社会实践,以“乡村实绩为主、毕业论文为辅”,把学生培养成全科人才

不断输送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既要有应急之策,也要有长远打算。

2020年,海南大学对海南涉农高等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发现海南高校涉农专业数量和培养规模难以满足现实需求——海南全省仅有3所高校开设涉农专业共17个,每年招生规模在1500人左右,其中海南生源仅有500余人。而海南生源中,由于专业过于细化和固化,不少毕业生没有在农业农村一线找到合适的岗位,真正留下来的,只有半数。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海南高校涉农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革。”海南大学农业农村学院副院长王联春有多年驻村工作经验,他认为,海南高校涉农专业应该致力于培养面向农村和乡镇的领导型、开拓型全科人才。这类人才,在实用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理论、农林经济管理、工程技术基础、实际农业技术技能培养应用等方方面面都要有所涉猎,但无需事事精通,只要能够迅速找到“病因”,联系上“医生”来“对症下药”即可。

海南大学农业农村学院副院长孙涛介绍,为把学生培养成全科人才,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既安排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习近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理论思想》等理论知识学习,又安排了《基层法律调解》《乡村治理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管理办法学习,还安排了《畜禽养殖与动物医学》《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绿色生产》等农业技术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该学院十分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原则上社会实践时间在1.5学年至2学年。社会实践期间,学生将到市县农业部门、乡镇有关部门、村“两委”及合作社等岗位历练,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目前,该学院已与儋州天成农业有限公司、东方市大田镇乐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单位达成了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协议。

孙涛说,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海南大学赋予了农业农村学院较大的办学自主权——一是同意学生学位与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不挂钩;二是降低数学学科难度,把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合并为综合化学课程;三是探索实施学分银行和完全学分制,学生可以用社会实践实绩置换课程学分,并以“乡村实绩为主、毕业论文为辅”的模式取得毕业资格。

“我们对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目标和模式十分认可。”海南大学农业农村学院新生惠海霞说,她了解到,学院虽是第一年招生,但生源质量超过了预期,“我和同学们都做好了吃苦的准备,盼望着在农村地区施展才干、实现梦想。”

海南大学农业农村学院新生吴创君的父母都是农民,原本并不同意他报考这个学院。“爸妈说,费这么大劲供我读书,不是为了让我又回到农村。可我喜欢农村,喜欢农民,更感恩党和政府让我们家脱贫‘摘帽’。”他希望能接过“接力棒”,为改变家乡面貌、推动乡村振兴尽一份力,“如今,对学院有了深入了解,我的父母也改变了观念,以我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荣。”

多校共同发力,人才呼之欲出。海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王飞表示,海南省教育厅将指导海南省相关高校,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全日制学历教育和非全日制在职学习相结合,涵盖研究生、本科、高职等各学段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农村干部和农业农村带头人,打造涉农人才培养新高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