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educ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海南:课后服务让乡村校园有“声”有“色”

新闻

【白沙精康】“精神精康共促进、消除歧视是关键”——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白沙精康】“精神精康共促进、消除歧视是关键”——...

精神健康是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每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然而,由于种种误解和偏见,精神...

  •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2024世界精神卫生日...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在天涯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天涯区鹿城心灵驿站于202...

  • 侯旭合摘得桂冠!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皇冠...

    美丽三亚,青春中国。2024年7月28日,第72届环球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皇冠之夜在美丽的南海之滨三亚圆满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北京赛区的侯旭合摘得桂冠,成为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总冠军!她将代表中...

  • Le Labo 两家全新精品店于中国海南重磅开业

      【2024年3月,中国海南】—Le Labo诞生于格拉斯,自2006年起在纽约崛起,现已进驻中国海南。Le Labo目前已在海南开设两家香氛实验室,分别是位于三亚海棠湾的cdf三亚国际免税城以及位于海口的cdf海...

  • 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成都举行 光厂创意亮相...

    11月23-25日,由国家版权局主办、四川省版权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在成都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成都光厂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厂”)作为四川省版权示范...

  • 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圆满举办

    9月15日,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在深圳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财经

春运首周三亚离岛免税揽金6.7亿元 春运首周三亚离岛免税揽金6.7亿元

临近2023年春节,三亚各离岛免税店纷纷推出“免税年货节”“快闪迎新”“爱购免税”等促销活动,并联合品牌商...

  • 海南昌江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开工 一期总投资约2....

    1月10日上午,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一期)在昌化镇举行开工仪式。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码头岸线411米、后方接岸结构323.8米、南防波拦沙堤685.5米、北防波拦沙堤584米,以及护坡、渔...

  • 去年前11月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完成固投1083亿元

    园区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记者1月8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去年前11月,自贸港重点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3亿元,同比增长2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34%。 去年前1...

  • 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举行 18个项目签约25.3亿元

    12月21日,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在儋州嘉禾共享农庄举办,国内多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共赴海南,在共享农庄的乡野风光之中,探讨共享农庄未来的发展之路。 当天,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中国人民大学...

  • 海口9个招商项目签约额16.8亿元

    在2022年冬交会上,海口农业农村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如期举办,现场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10个冬季瓜果菜订单签约。 其中,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额16.8亿元,包括三江农场蔬菜大棚建设项目、波莲基因生物育种科技...

  • 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实施两周年,减免税...

    12月1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两年来,海口海关累计办理900余票“零关税”原辅料进口通关手续,货值超70亿元,减免税款超9亿元。 原辅料“零关税”政策明确,在...

海南:课后服务让乡村校园有“声”有“色”

发布时间:2021/11/24 教育 浏览:284

今年秋季学期开启后,“双减”政策落地,海南省不少中小学校按照“5+2”模式(周一至周五,每天2小时左右)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程让学生们乐在其中。

据统计,目前,海南省应开展课后服务的708所义务教育学校已经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参与教师4.9万名,惠及学生74.8万名,学生参加率达98.18%),其中包括部分乡村学校。和城区学校一样,精彩纷呈的课后服务让乡村校园也绽放出别样精彩。近日,记者对三亚、琼海和澄迈部分乡村学校的课后服务情况进行了采访。

三亚:课后刮起“最炫民族风”

11月18日16时许,下课铃声响起,三亚市天涯区槟榔小学学生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跑向操场。

细雨绵绵,挡不住学生们户外运动的热情。槟榔小学500余名学生身着艳丽的黎族服装,伴随着节奏欢快的黎族歌曲,在操场上跳起竹竿舞。他们手拉手围成圈,用欢快的舞姿演绎黎族传统文化,跳出“最炫民族风”。

三亚市天涯区槟榔小学学生在操场上跳竹竿舞。海南日报记者徐慧玲摄

“我们都很喜欢跳竹竿舞这项课后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增进友谊,还能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槟榔小学六年级学生高智伶说。

今年秋季开学后,三亚中小学校积极推行“5+2”课后服务。槟榔小学等部分乡村学校结合当地实际,推出特色课后服务,丰富乡村学生的课余生活,让课后特色活动成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课堂。

“槟榔小学98%的学生是黎族学生。今年秋季开学后,学校设置了课后服务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除了提供作业辅导外,还开设了竹竿舞、黎陶、黎族乐器灼吧、舞蹈、朗诵等十余门特色课程,不断提升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黎族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槟榔小学副校长邢琼芳说。

在槟榔小学的手工教室里,记者看到许多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黎陶制品,这些都是学生们在黎陶课上的作品。

“黎陶是黎族人民传承千年的传统技艺,以粘土为原料,用手工泥条盘筑法制成器物。”提起在黎陶课堂上的收获,槟榔小学六年级学生周顺充满了自豪。她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制作的花瓶、杯子、茶壶等陶器。

乡村学校教师资源有限,如何让学生们体验丰富专业的课后服务特色课程?邢琼芳介绍,以灼吧课堂为例,该校邀请高校专业音乐教师入校授课,槟榔小学教师当“学生”充电,学有所成后再为学生们授课。在黎陶课堂上,该校邀请专业人士来校任教,让经验丰富的“外援”力量为学生们提供专业指导。

11月18日下午放学后,槟榔小学部分学生在学校的“育心园”劳动实践田里忙得不亦乐乎,小米椒、木瓜、花生等长势喜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以年级为单位,在锄地、浇水、播种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

在推广课后服务的过程中,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博后小学同样也很注重“立特色”。

操场上,竹竿舞演绎黎族特色与风情,武术操展示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音乐室内,琵琶声婉转悠扬;教室里,诵读班书声琅琅……近日,记者在博后小学看到了这些场景。

“为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开设了十余门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并采取走班制,打破年级界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课。”博后小学校长王国良说,该校6个班200余名学生都参与了课后服务。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后服务受到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博后村村民苏先生说,为了方便接送,他的孩子在博后小学就读三年级。不过,他一直担心孩子在村里读书知识面不广。随着课后服务的全面实施,博后小学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开设了美术、科学、音乐等特色课程,让许多像苏先生一样的家长吃下了“定心丸”。

“学校提供课后作业辅导服务、开设丰富的特色课程,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拓宽视野、陶冶情操,让村里娃在‘家门口’快乐成长。”王国良说。

琼海:水墨丹青润校园

“水墨结合,我们就可以画出一张非常漂亮的中国画,今天老师示范的就是小写意中的水墨画。”11月18日下午,在琼海市万泉镇中心学校的一堂课后服务延时课上,美术教师陈绍典正在向学生们讲解水墨画的原理,台下学生目不转睛,听得十分认真。

今年秋季开学后,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万泉镇中心学校组织开展“水墨丹青”美术书法社团活动。陈绍典介绍,该社团每周四下午都会开展绘画活动,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通过一段时间的美术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都有所提升。”

万泉镇是琼海市著名的水乡。万泉镇中心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特色,围绕“水”字,成立了“出水芙蓉”“蛟龙戏水”等舞蹈、排球、篮球社团,还将开设“饮水思源”等品德课程,以及“水调歌头”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等。

琼海万泉镇中心学校学生学习国画。海南日报记者袁宇通讯员彭子娥摄

琼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减”是当下社会各界关注的教育热点话题,课后服务成为教育部门贯彻“双减”政策、落实惠民措施“最后一公里”、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日,记者在琼海市万泉镇新市小学看到,校园内的一片菜地里,不少学生正在浇水、除虫。这所小学通过改造划分校内的闲置土地,打造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开心农场”。新市小学学生吴允君告诉记者,通过学校“开心农场”劳动课的学习,他懂得了收获的来之不易,更能体会父母的辛苦,“以后我也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新市小学校长李高阳介绍,在该校的“开心农场”,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口粮地”,学生们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课后服务活动时间到“开心农场”亲身体验劳动课,在土地上挥洒汗水,感悟生命的奇妙。

“学校还开设了田园诵读课、植物科普课等课后服务特色课程,让学生们懂得分辨菜的种类、习性,了解除虫和种植知识,提升学生们的劳动实践能力。”李高阳说。

在开展课后服务的过程中,万泉镇东升小学着力打造校园足球、篮球等8个社团的特色活动,通过“训练+比赛”的方式开展各类体育和阅读活动,这些各具特色的校内课后服务课程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万泉镇中心学校校长高永亮告诉记者,万泉镇共有8所小学,除了该校外,其余7所学校都由该校管理。在课后服务工作上,该校统揽全局,实行“全镇一盘棋”,遵循家长自愿、校内实施有效监管的原则。目前,全镇8所小学全部都开展了课后服务,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增强了学生体质和综合素质,这样的“一减一增”,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澄迈:“官方带娃”让家长更安心

“哇,老师,我踢进了第一个球,下节足球课是什么时候?我太喜欢踢球了。”11月19日下午,在澄迈县福山中心学校的操场上,六年级学生王鸿高兴地对体育老师王美江说。“今后每周二、三、四都有足球课。”王美江边说,边为王鸿擦去额上的汗珠。

今年1月,福山中心学校入选为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近日,看着在球场上奔跑的学生们,福山中心学校校长徐亮对记者说,该校将足球定为学校课后服务的特色课程是因地制宜的,学校周边很多村民都喜欢踢足球,久而久之,学生们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据了解,福山中心学校是一所乡村学校,共有学生1200余人,在职教师64人。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后,该校结合学校实际,为学生们量身制定“双减”方案,共开设艺术类、运动类、益智类等8个校内课后服务社团,既弥补了乡村学校艺术教育的短板,让乡村学生享受更多优质均衡教育资源,又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起初,我对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还有一些疑虑。后来发现‘官方带娃’安全更有保障,服务质量更好,让家长更安心,可谓一举多得。”福山中心学校学生家长黄先生说。

“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样的全力以赴追逐我的梦想……”近日,记者刚走进金安中心学校校园,便听到一阵阵婉转动听的童声演唱。金安中心学校校长曾令荣对记者说,该校乡村百灵合唱团是在海南省乡村教育发展促进会大力支持下组建的,合唱团指挥是琼台师范学院教授骆琳,钢琴伴奏是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教师苗梦。

“孩子们的声线条件都很好。”骆琳告诉记者,2020年10月她来到这所学校支教,当时学生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声乐训练,只是凭感觉唱歌。后来,在她的专业训练下,学生们的演唱水平获得了提升,“我们鼓励孩子们主动开口,把最美的声音唱出来,不断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对于乡村学校而言,开展课后服务,专业人才是关键。”曾令荣说,为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该校在每周三下午开展课后服务。面对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该校探索出“定老师——定社团——学生选”的模式,开设了老师擅长教学、学生感兴趣的16个社团。

“学校让每位老师都能教其所长,全身心投入到课后服务社团活动中,实现从‘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变。”曾令荣对记者说。

新闻延伸:海南人才紧缺制约课后服务发展乡村学校期盼“外援”教师

“目前,海南省乡镇学校开展课后服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专业性人才紧缺。课后服务除了基础托管之外,在兴趣课程的服务上,乡镇学校专任教师明显不足。”近日,省教育厅“双减”办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这种情况,海南省鼓励老师们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主观能动性,积极组建以在职教职工为主,同时充分统筹社区、社会等资源的多样化、专业化的课后服务队伍,为广大学生提供适宜的课后服务。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以来,海南省各地各校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及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具体指导下,全力落实“双减”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社会认可,迎来喜人变化。

作为“双减”政策落地的主战场,海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供丰富课后服务。据统计,目前全省应开展课后服务的708所义务教育学校已经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参与教师4.9万名,惠及学生74.8万名,学生参加率达98.18%。

“海南省应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共有708所,目前已经实现100%全覆盖,其中包含部分乡村学校。虽然乡村学校不是校内课后服务需求最强烈的地方,但课后服务的开展让乡村学校课程变得更加丰富。一些乡镇中心校与乡村少年宫合作,一些学校充分利用‘候鸟’人才资源,学生们放学后更愿意留在学校写作业、参加活动。”省教育厅“双减”办有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乡村学校的课后服务内容应尽可能丰富,以“1+X”为宜。其中,“1”是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X”指的是举行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保证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