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2024世界精神卫生日...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在天涯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天涯区鹿城心灵驿站于202...
-
侯旭合摘得桂冠!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皇冠...
美丽三亚,青春中国。2024年7月28日,第72届环球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皇冠之夜在美丽的南海之滨三亚圆满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北京赛区的侯旭合摘得桂冠,成为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总冠军!她将代表中...
-
Le Labo 两家全新精品店于中国海南重磅开业
【2024年3月,中国海南】—Le Labo诞生于格拉斯,自2006年起在纽约崛起,现已进驻中国海南。Le Labo目前已在海南开设两家香氛实验室,分别是位于三亚海棠湾的cdf三亚国际免税城以及位于海口的cdf海...
-
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成都举行 光厂创意亮相...
11月23-25日,由国家版权局主办、四川省版权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在成都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成都光厂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厂”)作为四川省版权示范...
-
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圆满举办
9月15日,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在深圳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财经
-
海南昌江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开工 一期总投资约2....
1月10日上午,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一期)在昌化镇举行开工仪式。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码头岸线411米、后方接岸结构323.8米、南防波拦沙堤685.5米、北防波拦沙堤584米,以及护坡、渔...
-
去年前11月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完成固投1083亿元
园区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记者1月8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去年前11月,自贸港重点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3亿元,同比增长2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34%。 去年前1...
-
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举行 18个项目签约25.3亿元
12月21日,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在儋州嘉禾共享农庄举办,国内多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共赴海南,在共享农庄的乡野风光之中,探讨共享农庄未来的发展之路。 当天,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中国人民大学...
-
海口9个招商项目签约额16.8亿元
在2022年冬交会上,海口农业农村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如期举办,现场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10个冬季瓜果菜订单签约。 其中,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额16.8亿元,包括三江农场蔬菜大棚建设项目、波莲基因生物育种科技...
-
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实施两周年,减免税...
12月1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两年来,海口海关累计办理900余票“零关税”原辅料进口通关手续,货值超70亿元,减免税款超9亿元。 原辅料“零关税”政策明确,在...
三亚农文旅产“融”出乡村旅游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1/07/24 旅游 浏览:195
在旅游业态百花齐放的今天,回归大自然,人们的游兴正浓,“农旅”融合的项目也越发引人“深玩”。在三亚,“乡村民宿”以其独特的网红气质,吸引一批又一批游人,而以芒果为媒的“乡村旅游”也悄悄崭露锋芒。近年来,三亚坚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新的增长极,立足产业特色优势,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果树认养
解锁三亚乡村游新模式
“认养一棵芒果树,需要899元,这棵树就是你的了。”最近,海南水果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称“水果岛”)海南热带水果基地总经理张清有点忙,自从推出“果树认养”模式之后,他每天都要解答游客的咨询,这也让他乐此不疲。
水果岛基地成立于2014年,种植芒果1100亩,每年产量200多万斤以上。张清口中的“果树认养”,是消费者通过购买认养的方式,在一年时间内,在水果岛基地拥有一棵芒果树。“住在大城市的人们,在果园里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棵芒果树,果熟了,能到园里摘也能邮寄到家。这样的方式比直接购买芒果有趣多了。还可以通过摄像头,时时了解到果树的生长情况和参与管理,当闹市中的‘农民’。”
小芒果,大产业。三亚芒果种植面积近40万亩,主要种植象牙、红金龙、台农和金煌等四个芒果品种,每年出岛量约70万吨,产值60亿元,是三亚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如何挖掘芒果产业产值,三亚探索“农业+旅游”,打破传统销售渠道,让大众既能吃上新鲜芒果,又能获取更多的乐趣。“果树认养”就是三亚的创新。
“果树认养”,是水果岛探索“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实施“农业+旅游”发展战略,拓宽企业销路,走“互联网+农旅”的销售方式。
“现在,已经有200多棵芒果树有了新的‘主人’。”张清说,这些认养者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平时也会到果园里看看,亲自体验芒果管理的快乐。随着越来越多人认养果树,水果岛基地也逐渐热闹了起来,聚起了乡村旅游的一团“火”。
“农旅”融合
“融”出新路子
这几年来,三亚积极发挥热带农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势,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旅游”成为三亚农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生态园区采摘与“尝鲜”,增加了游人的乐趣。
今年3月,三亚乡村旅游采摘节掀起市民游客“乡村游”旋风。大茅远洋生态村作为采摘地点之一,也迅速聚集了人气。
从海南环岛高速迎宾互通进入海榆中线(即224国道)往五指山方向5公里,就到了大茅远洋生态村。沿着村道,车子经过一座漫水桥,水不深,仅没人脚面。过了桥,就是生态村的核心区。
“再次来到这里是因为小朋友和伙伴的暑假之约选在这里。在这里能体验田园生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在田野上,让孩子回归自然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
“在城市待了许久,全家人到乡村走一走,真的不虚此行。”游客王女士说,满眼都是绿油油的田园美景,稻田、农庄、小河、鸡鸭鹅和小羊,构成了一幅唯美的乡村图画,一家人乐开了花。
“大茅远洋生态村是农旅融合的新业态,其‘农业+教育+旅游+科技’的多产业外延特性,给了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探索大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的机会。”大茅远洋生态村项目总经理刘岩涛介绍,大茅远洋生态村还通过村企融合,辐射带动大茅村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民宿产业,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和土地,使土地增产、村民增收。
事实上,“农旅”融合在三亚已初见成效。从“乡村民宿”到“乡村采摘节”,一条条乡村游的新路子,打通了三亚乡村游的“脉络”。而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近年来,三亚也铆足了力气,统筹城乡发展。目前,三亚已有中廖村、青塘村等17个海南省星级美丽乡村,亚龙湾国际玫瑰谷、三亚槟榔河文化旅游区等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大茅远洋生态村、水稻公园等共享农庄,不仅激活了本土经济,也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丰富了三亚的旅游业态。以中廖村为例,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现在的中廖村凭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渐发展起了旅游业,打造起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村落,吸引了游客到此一游。
吃上“旅游饭”
拓宽就业路
“农旅融合”让三亚“好山好水”的招牌一天比一天响亮,良好的旅游态势,也带动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在水果岛,通过“农旅”融合,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一个个就业岗位。
“每天在果地里察看果树有没有病虫害,工作轻松。”董亚文是水果岛基地附近的村民,也是基地的一名员工,入职以来,他的工作时间从不固定变成早八晚六,中午还有专门的床铺休息,工资也比务农收入高,够一家生活还有余。
得益于企业的发展,水果岛基地内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附近村民和三亚周边市县乡村的村民,经过公司统一培训后上岗。目前,仍在建设的水果岛基地能提供就业岗位近60个,后续最多可达200个。
而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截至目前已带动博后村和六盘村6000多农民增收,直接安置当地村民就业589人,以合作社方式间接安置就业500多人,在整个产业链中解决就业达2000多人。
在大茅远洋生态村,截至2020年底,项目共带动446户农户,提供了200多个工作岗位,其中固定岗位84个,片区内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8620元增加到2020年的21500元。昔日这个贫困乡村摇身一变,成为创业致富的“平台基地”、治愈身心的旅游胜地、备受欢迎的研学教育目的地,在创造可观收益的同时,改善了乡村环境,带动了乡村的振兴与发展。
农村有景可看、农业有事可干、农民有钱可赚。如今,三亚正在拉长“农业+旅游”的产业链,在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下一步,三亚将继续依托田园风情,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通乡村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的通道,真正实现山水作底、产业为骨、特色铸魂的乡村旅游“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