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publicwelfar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益 > 海南大学海潮公益团队:接力奔赴与乡村孩子的约定

新闻

【白沙精康】“精神精康共促进、消除歧视是关键”——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白沙精康】“精神精康共促进、消除歧视是关键”——...

精神健康是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每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然而,由于种种误解和偏见,精神...

  •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2024世界精神卫生日...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在天涯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天涯区鹿城心灵驿站于202...

  • 侯旭合摘得桂冠!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皇冠...

    美丽三亚,青春中国。2024年7月28日,第72届环球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皇冠之夜在美丽的南海之滨三亚圆满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北京赛区的侯旭合摘得桂冠,成为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总冠军!她将代表中...

  • Le Labo 两家全新精品店于中国海南重磅开业

      【2024年3月,中国海南】—Le Labo诞生于格拉斯,自2006年起在纽约崛起,现已进驻中国海南。Le Labo目前已在海南开设两家香氛实验室,分别是位于三亚海棠湾的cdf三亚国际免税城以及位于海口的cdf海...

  • 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成都举行 光厂创意亮相...

    11月23-25日,由国家版权局主办、四川省版权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在成都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成都光厂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厂”)作为四川省版权示范...

  • 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圆满举办

    9月15日,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在深圳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财经

春运首周三亚离岛免税揽金6.7亿元 春运首周三亚离岛免税揽金6.7亿元

临近2023年春节,三亚各离岛免税店纷纷推出“免税年货节”“快闪迎新”“爱购免税”等促销活动,并联合品牌商...

  • 海南昌江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开工 一期总投资约2....

    1月10日上午,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一期)在昌化镇举行开工仪式。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码头岸线411米、后方接岸结构323.8米、南防波拦沙堤685.5米、北防波拦沙堤584米,以及护坡、渔...

  • 去年前11月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完成固投1083亿元

    园区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记者1月8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去年前11月,自贸港重点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3亿元,同比增长2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34%。 去年前1...

  • 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举行 18个项目签约25.3亿元

    12月21日,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在儋州嘉禾共享农庄举办,国内多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共赴海南,在共享农庄的乡野风光之中,探讨共享农庄未来的发展之路。 当天,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中国人民大学...

  • 海口9个招商项目签约额16.8亿元

    在2022年冬交会上,海口农业农村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如期举办,现场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10个冬季瓜果菜订单签约。 其中,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额16.8亿元,包括三江农场蔬菜大棚建设项目、波莲基因生物育种科技...

  • 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实施两周年,减免税...

    12月1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两年来,海口海关累计办理900余票“零关税”原辅料进口通关手续,货值超70亿元,减免税款超9亿元。 原辅料“零关税”政策明确,在...

海南大学海潮公益团队:接力奔赴与乡村孩子的约定

发布时间:2022/10/11 公益 浏览:36

在海南大学,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学习不同的专业,每年夏天却接力奔赴一场与乡村孩子的约定。海南大学海潮公益团队自2019年成立以来,每年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到陵水乡村学校支教。他们给农村孩子送去新鲜的知识,带他们认识外面的世界。这群“90后”“00后”大学生多数来自城市,从小没吃过苦;少部分人从闭塞的农村走来,立志让更多农村孩子“走出去”。不同的出身,不同的背景,他们都甘愿十多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打地铺,只为心中共同的“爱”。

以海潮之力换教育大爱

2019年,海南大学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子龙文彬接触到海南省乡村教育发展促进会,得知海南乡村支教活动志愿者缺乏。“组织大学生到农村支教,让更多农村孩子看到外面的世界!”一个想法在龙文彬脑海生成。

龙文彬考取海南大学,成为村里走出来的首批大学生。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当这个带着“泥土气息”的孩子展翅高飞后,想要为乡村做点有意义的事儿。

龙文彬的同班同学张嘉怡来自河北保定一个相对宽裕的家庭,她对农村原本是陌生的,大一参加学校的支教活动让她开始关注农村。

出身不同,他们却找到新的共同起点。龙文彬和张嘉怡一拍即合,二人于2019年5月发起成立海潮公益团队。“以海潮之力换教育大爱”,正如团队的口号,二人希望这个公益组织能为农村孩子送去如潮水般绵延不绝的“爱”。

团队成立之初,知名度不够,张嘉怡和龙文彬便广泛发动同学、舍友加入。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几天共吸引31名志愿者。志愿者有了,迎面而来的是棘手的资金问题。为了让首期支教活动顺利开启,龙文彬和张嘉怡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无奈还是杯水车薪。他们只能在朋友圈发起募捐,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才凑齐首期支教的费用。“我高中学校的校长看到募捐消息,发动全校师生一起捐款,让我很感动。”龙文彬说。

为了把课程上得丰富,真正帮到孩子,张嘉怡带领志愿者们精心“备课”。他们发挥专业优势,除了为孩子们开设语文、数学等学科类课程辅导,还精心设计了英语口语课、折纸课、舞蹈课、演讲与口才课等。

疫情下搭建空中课堂线上“赴约”

2019年7月,31名志愿者跨越200多公里,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陵水黎族自治县光坡镇中心小学武山分校。由于条件有限,他们只能住在学校办公室,把从海口带来的席子或瑜伽垫展开铺在地上,10多个人挤在一间房子打地铺;他们从村里的集市买来食材,自己做饭;洗澡则只能在公共厕所洗冷水澡……艰苦的条件并没吓退他们。

海潮志愿者们的到来让光坡镇的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不仅中心学校的小学生们,周边村庄的孩子们也被家长送来“学习”。在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中,志愿者带着学生们上有趣的课,和他们一起游戏互动,成为“好朋友”。

同年10月,志愿者们把30个孩子接到海口游学,参观了海南大学、博物馆等,让他们真正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学校的硬件出乎我的意料,多媒体黑板、现代化的教学楼……”离开农村多年,再次返回乡村小学,龙文彬发现新的变化,但是他注意到乡村学校艺体课程老师仍然缺乏。因此,海潮志愿者们带来的艺体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

让龙文彬印象深刻的是,有个六年级的女孩绘画天赋很好,但父母却并没有培养孩子的意识,只期待她早点读完书出来赚钱养家。“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希望我们的课程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让更多孩子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龙文彬说。

首期支教结束后,张嘉怡和龙文彬积极总结经验,他们开始忙着招募第二批志愿者,期待来年把课程做得更出彩。不料,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每年暑期奔赴乡村,是与孩子们的约定,怎能爽约?”张嘉怡和龙文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期待疫情早点结束。然而,2020年暑期近在眼前,疫情依然在。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又不“爽约”,海潮志愿者们想到了开设空中课堂。他们面向海南大学征集“线上课程”。最终,共募集42集网课视频,并投放至陵水光坡中心小学武山分校。网课内容涵盖了英语、国学、书法、舞蹈、科普知识等不同类别,志愿者们在网上奔赴与乡村孩子们的约定。

流水的志愿者铁打的支教情

为了让团队更好地运转,在2020年,张嘉怡开始招募新的管理者。“主要对支教有热情,优先选择有过支教经验的同学。”张嘉怡说,让她感动的是,后来的管理者都很能干,确保后续每年支教活动都能顺利开展。张嘉怡和龙文彬“退位”不“退岗”,他们仍持续做好团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并给予后来者必要的指导。

2021年7月,在张嘉怡考研的关键时刻,仍抽出时间到陵水支教,指导工作。即便如今作为北京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的研究生,她仍时刻关注、指导着团队工作。而留在海南创业的龙文彬也经常到陵水和校长交流沟通,为团队做好“外联”工作。

在志愿者们的接续努力下,短短2年,海潮志愿团队的知名度迅速提升。与此前靠“游说”吸引志愿者不同,到2021年,不仅本专业的学生,海南大学其他专业学生也纷纷主动报名,一名香港大学的大三学生也加入该团队。海潮志愿者的服务对象也扩大到两所新学校——陵水光坡中心小学章宪分校、陵水光坡镇坡尾小学。志愿者们开设的课程也日渐丰富,扎染课、脸谱课、竖笛课等都让乡村非孩子耳目一新。

海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赵伟诚在2021年时曾作为志愿者到陵水支教,并以优异的表现当选今年的团队管理者。今年7月,团队41位志愿者分赴坡尾小学、章县分校支教。在疫情背景下,这场支教的开展实属不易。“大学生放假比小学生早,又加上今年有台风天气、疫情影响等,需要我们不断跟陵水教育部门和学校沟通,商量时间,也要和志愿者做好解释工作。”赵伟诚说,所幸运,最终,他们顺利成行。

赵伟诚作为队长,既要做好团队管理,也要深入课堂,与小朋友们互动,他负责体育课程。40分钟的课堂,往往倾注数倍时间的心血。写教案、备课,赵伟诚都毫不马虎。

即便支教志愿活动很辛苦,赵伟诚却甘之如饴。男孩轩轩一家是省外人,父母忙着做点小生意,轩轩常常没吃早餐就来学校上课。赵伟诚了解到该情况后,把轩轩带到宿舍给他做饭吃。一个小女孩很喜欢海潮志愿者老师们上的课,但父母却让其在家照看弟弟,志愿者们得知情况后和女孩的妈妈打电话沟通,女孩这才每天出现在课堂上。“孩子的笑容和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赵伟诚说。

经过两年的参与,从普通志愿者到团队管理者,赵伟诚发现,海潮志愿团队不断注入新的血液。

2021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一学生徐佳蕊作为“海潮志愿者”,于今年暑期到陵水光坡中心小学章宪分校支教。“00后”的她自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完全不懂怎么样和孩子交流,更别说教孩子。为了更快地适应支教生活,她主动在网上搜索学习教育视频,心理学、音乐、手工、绘画相关知识,但凡和孩子有关系的教学方式和交流方式,她都学了个遍。“从那一刻开始,我变成一个大人了。”她说。

流水的志愿者,铁打的支教情。一届又一届海大青年因为心中共同的“爱”而结过支教的接力棒,让乡村孩子看到“山的那一边是海”,是知识的无尽海洋。正如陵水坡尾小学校长吴天强所说,“海潮志愿者们让孩子们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