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innovatio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创新 > 海南大力支持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种业振兴

新闻

【白沙精康】“精神精康共促进、消除歧视是关键”——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白沙精康】“精神精康共促进、消除歧视是关键”——...

精神健康是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每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然而,由于种种误解和偏见,精神...

  •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2024世界精神卫生日...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在天涯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天涯区鹿城心灵驿站于202...

  • 侯旭合摘得桂冠!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皇冠...

    美丽三亚,青春中国。2024年7月28日,第72届环球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皇冠之夜在美丽的南海之滨三亚圆满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北京赛区的侯旭合摘得桂冠,成为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总冠军!她将代表中...

  • Le Labo 两家全新精品店于中国海南重磅开业

      【2024年3月,中国海南】—Le Labo诞生于格拉斯,自2006年起在纽约崛起,现已进驻中国海南。Le Labo目前已在海南开设两家香氛实验室,分别是位于三亚海棠湾的cdf三亚国际免税城以及位于海口的cdf海...

  • 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成都举行 光厂创意亮相...

    11月23-25日,由国家版权局主办、四川省版权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在成都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成都光厂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厂”)作为四川省版权示范...

  • 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圆满举办

    9月15日,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在深圳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财经

春运首周三亚离岛免税揽金6.7亿元 春运首周三亚离岛免税揽金6.7亿元

临近2023年春节,三亚各离岛免税店纷纷推出“免税年货节”“快闪迎新”“爱购免税”等促销活动,并联合品牌商...

  • 海南昌江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开工 一期总投资约2....

    1月10日上午,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一期)在昌化镇举行开工仪式。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码头岸线411米、后方接岸结构323.8米、南防波拦沙堤685.5米、北防波拦沙堤584米,以及护坡、渔...

  • 去年前11月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完成固投1083亿元

    园区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记者1月8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去年前11月,自贸港重点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3亿元,同比增长2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34%。 去年前1...

  • 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举行 18个项目签约25.3亿元

    12月21日,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在儋州嘉禾共享农庄举办,国内多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共赴海南,在共享农庄的乡野风光之中,探讨共享农庄未来的发展之路。 当天,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中国人民大学...

  • 海口9个招商项目签约额16.8亿元

    在2022年冬交会上,海口农业农村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如期举办,现场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10个冬季瓜果菜订单签约。 其中,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额16.8亿元,包括三江农场蔬菜大棚建设项目、波莲基因生物育种科技...

  • 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实施两周年,减免税...

    12月1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两年来,海口海关累计办理900余票“零关税”原辅料进口通关手续,货值超70亿元,减免税款超9亿元。 原辅料“零关税”政策明确,在...

海南大力支持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种业振兴

发布时间:2021/11/24 创新 浏览:45

11月21日,夜幕降临,在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科院研究员高彩霞正带着学生开展大豆育苗工作,为今年的科研做准备。

“今年南繁季我们比往年来得早,科技城变化太大了,实验设备配齐、科研配套补齐、大田环境改善,在这里做核心技术攻关特别高效便捷。”高彩霞感叹道。

当前,海南省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以下简称科技城)建设为抓手,高水平建设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注重创新主体协同和创新资源聚合,加快“一城一基地”重大平台项目谋划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支持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立足海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南繁硅谷”,为推进种业振兴作出海南贡献。

资源汇聚开展联合攻关

曾经,科技城连最基本的一代测序仪也没有,南繁人员对种子的检测等工作需要送到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如今,走进位于科技城1号楼的实验室大型仪器公共服务中心,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测序仪、质谱仪等2269台(套)配备科研设备一应俱全,从大田采集的科研样本,在这里便可进行检测、鉴定等工作。

今年5月挂牌成立的实验室,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体制机制和生态资源优势,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创造了让科研人员惊艳的“崖州湾速度”。

“实验室作为‘南繁硅谷’的创新引擎,拥有专业的技术支撑团队和全面的共享服务平台,按照‘理论创新-技术集成-设计育种-产业孵化’全链条布局,针对核心种源‘卡脖子’和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及海南农业发展需求,开展联合攻关创新。”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说。

夏勉透露,实验室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年底将到位7100台/套仪器设备,建设的大型仪器公共服务中心和南繁及热带作物科研基础保障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包括设备共享、试剂耗材管理、危险品和废弃物管理、人事管理与考核在内的一体化管理系统服务;种质资源分子检测平台已开始运转,完成农业农村部150余份水稻品种的建库检测项目;已完成321亩高标准科研用田改造,建设1000亩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先行区。

快速建设发展中的实验室,聚焦种子创新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注重创新主体协同和创新资源聚合,吸引大批种业尖端人员和核心种企纷至沓来,着力构建以海南为中心,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种子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实验室以邀请院士等领军科学家到实验室组建创新团队,全球公开招聘团队首席和骨干,建立项目博士后制度引进培养青年科研人员等方式,初步形成了由李家洋院士、万建民院士领衔的一批种业领军科学家和创新团队,通过整合南繁现有科技资源,搭建种子精准设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平台、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先行试验区,实现智慧农业研发与示范,推进产业培育与成果转化等国际一流的农业领域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平台,已实际进驻40个团队、750名科研人员,首批43名博士后已陆续报到;引入中科院、农科院、中种集团、先正达等一批“国字号”的20家涉农高校、科研机构、种企等汇聚作为理事单位,全力推进产学研融合,助力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制度创新优化科研环境

实验室今年发布首批“揭榜挂帅”项目征集令后,国内外科研团队提交109个揭榜申请,30%的申请者为顶尖实验室团队人员,其中还有一批院士团队。

夏勉说,“揭榜挂帅”发布的九大项目需求关注种子创新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通过选“帅”资助课题负责人,由其自行组建研究团队,项目经费不设限,但“一对一”签订责任书,落实每年的考核指标,研究的技术必须留在实验室,将科学家从繁琐的项目申报中解放出来专心做科研,探索农业领域国家新型科技创新模式。

除了创新推行“揭榜挂帅”制度,实验室还在科技城的支持下,依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和创新型企业的“产学研”联动优势,发挥财政经费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目前,科技城围绕南繁作物育种、热带作物种业、畜禽种业、水产种业、生物安全等方面,立项支持45项基础性与应用基础性研究项目,总经费7571.6万元。同时,实验室正着手与华大基因、未米公司、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在生物信息和测序服务、遗传转化服务、设备运维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不断优化科研环境。

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抓手,实验室着力打造支持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软实力”。

“实验室探索新型机制与体制,明确方向和标准,最大程度减少行政干预。”夏勉说,实验室作为海南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通过实行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和绩效导向的分配制度,突出工作绩效为导向的评价与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通过实施资源“共享、开放”管理机制,形成大协作、开放式、网络化科技创新格局;通过推行确权惠益分享机制,保障各方利益,提出激励机制,多措并举全面探索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的组织管理模式与运行管理机制,着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完善配套拓展育种产业

10月29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公开宣判一起关于杂交水稻植物新品种权的侵权纠纷,侵权者被判向知识产权所有者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这是该庭成立后审判的首个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展现了海南省对植物新品种权的司法保护力度。

“我们全力支持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的建设,并通过加快‘一城一基地’重大平台项目谋划建设、做好用地保障、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为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做好系统配套保障。”科技城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科技城加快创设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以强化“南繁种业”等知识产权保护为突破口,探索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集成创新,逐步构建起与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营造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全力推动种子创新研究院、国家(三亚)隔检中心(一期)、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南繁育种科技服务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非人灵长类种质研究中心、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及确权交换中心等一批平台项目筹划和前期工作,不断完善实验室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拓展南繁育种产业。

如今,依托实验室,着力开展制度创新、完善配套、资源汇聚,崖州湾正刮起强劲的种业“科技旋风”。

短评:牵住“牛鼻子”种好“试验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处于农业生产的最上游。一粒小小的种子,不仅关系到农业科技现代化,更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一大“痛点”就是创新要素分散,开放协同薄弱,存在产学研用对接难、项目基地平台人才融合难、协同创新跨界难和社会资本资源进入难等“四大难”。海南省高水平建设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注重创新主体协同和创新资源聚合,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在短时间内快速聚集了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既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了支撑,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海南省在推进南繁育种上取得的探索经验,归根到底是制度创新的成效显现。它生动地说明,推动破解“卡脖子”难题,打好种业翻身仗,关键在于抓好科技创新,而推动科技创新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突破,离不开制度创新赋能。牵好制度创新这个“牛鼻子”,才能推动科技创新迈入新跑道,跑出“加速度”。

创新更需要持续用功发力。打造“南繁硅谷”,种好“试验田”,为推进我国种业振兴作出更大的海南贡献,需要我们持续聚焦种子的“要害”,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制度、政策和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制度集成创新,进一步做好种业全创新链各个环节的系统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