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海南儋州:产业兴 村庄美 就业稳

新闻

【白沙精康】“精神精康共促进、消除歧视是关键”——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白沙精康】“精神精康共促进、消除歧视是关键”——...

精神健康是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每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然而,由于种种误解和偏见,精神...

  •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2024世界精神卫生日...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在天涯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天涯区鹿城心灵驿站于202...

  • 侯旭合摘得桂冠!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皇冠...

    美丽三亚,青春中国。2024年7月28日,第72届环球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皇冠之夜在美丽的南海之滨三亚圆满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北京赛区的侯旭合摘得桂冠,成为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总冠军!她将代表中...

  • Le Labo 两家全新精品店于中国海南重磅开业

      【2024年3月,中国海南】—Le Labo诞生于格拉斯,自2006年起在纽约崛起,现已进驻中国海南。Le Labo目前已在海南开设两家香氛实验室,分别是位于三亚海棠湾的cdf三亚国际免税城以及位于海口的cdf海...

  • 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成都举行 光厂创意亮相...

    11月23-25日,由国家版权局主办、四川省版权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在成都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成都光厂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厂”)作为四川省版权示范...

  • 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圆满举办

    9月15日,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在深圳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财经

春运首周三亚离岛免税揽金6.7亿元 春运首周三亚离岛免税揽金6.7亿元

临近2023年春节,三亚各离岛免税店纷纷推出“免税年货节”“快闪迎新”“爱购免税”等促销活动,并联合品牌商...

  • 海南昌江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开工 一期总投资约2....

    1月10日上午,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一期)在昌化镇举行开工仪式。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码头岸线411米、后方接岸结构323.8米、南防波拦沙堤685.5米、北防波拦沙堤584米,以及护坡、渔...

  • 去年前11月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完成固投1083亿元

    园区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记者1月8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去年前11月,自贸港重点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3亿元,同比增长2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34%。 去年前1...

  • 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举行 18个项目签约25.3亿元

    12月21日,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在儋州嘉禾共享农庄举办,国内多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共赴海南,在共享农庄的乡野风光之中,探讨共享农庄未来的发展之路。 当天,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中国人民大学...

  • 海口9个招商项目签约额16.8亿元

    在2022年冬交会上,海口农业农村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如期举办,现场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10个冬季瓜果菜订单签约。 其中,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额16.8亿元,包括三江农场蔬菜大棚建设项目、波莲基因生物育种科技...

  • 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实施两周年,减免税...

    12月1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两年来,海口海关累计办理900余票“零关税”原辅料进口通关手续,货值超70亿元,减免税款超9亿元。 原辅料“零关税”政策明确,在...

海南儋州:产业兴 村庄美 就业稳

发布时间:2022/04/27 乡村振兴 浏览:159

近日,记者走进儋州市新州镇黄村村委会下黄村火龙果基地,只见工人正在翠绿盎然的火龙果藤蔓间忙着修剪枝条、拔草。

火龙果种植、采收期间需要大量劳动力。该基地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吸纳周边村庄10户村民在基地里务工。

“我跟妻子现在都在基地务工,主要负责修剪枝条、锄草、施肥、采收火龙果等工作,在家门口就业,还能就近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我很满足。”下黄村村民吴小雄说,夫妻二人有稳定收入,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吴小雄的美好生活得益于近年来儋州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聚焦热带高效带动农民增收

4月19日,海南日报记者在儋州市王五镇优泮村的中美墨仙人掌种植基地看到,一株株绿油油的仙人掌长势良好,椭圆形的叶片像一把把墨绿色的蒲扇,举目眺望,绿意盎然,工人正在为仙人掌施肥、除草,现场一派繁忙。

中美墨仙人掌种植基地是儋州市重点引进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项目,通过规模化种植,助推全市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该基地食用仙人掌种植面积400余亩,在盛产期一年可产出食用仙人掌叶片约2000吨、一年产值约4000万元;仙人掌果种植面积800余亩,在盛产期一年可产出仙人掌果约1200吨、一年产值约3600万元;观赏性仙人掌种植面积约80余亩,共计可带动当地困难户上百余户。

“基地让我能够稳定赚钱补贴家用,工作离家近,每天能有150元的收入,比外出打零工强多了。”东光村脱贫户符有才对记者说,家里原先靠种植辣椒作为主要经济来源,自从基地成立后就来这里打工,每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年底还有年终奖发,通过务工,家庭条件逐步好了起来,生活越来越美。

以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推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实现村民增收致富。儋州市先后引进了金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海南联明农业有限公司、海南绿翠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农业企业落户,规模化种植火龙果、百香果、凤梨、海头地瓜等。因地制宜引入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项目,构建“公司+政府”资金融合模式,让特色产业项目在当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带动和辐射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打造特色产业新亮点。

在排浦镇镇远村黑石村民小组一片平缓的坡地上,成片种植的凤梨蔚为壮观。2019年,儋州引进海南泰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盘活撂荒地,现种植凤梨770亩。该基地负责人叶一衡告诉记者,凭借儋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肥沃的土壤,盛产肉质爽脆、清甜多汁、果肉香甜、口感好的上等凤梨,这770亩凤梨种植基地年产量可达420万斤,目前正在接受商家预订,逐步上市销售。

产业规模化发展,给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的工资性收入。凤梨种植基地除了大量聘请村民做零工,还提供10多个长期固定岗位。来自儋州王五镇徐浦村60岁的村民唐土兰,因年龄较大,外出就业很难找工作。2020年初,她被该凤梨种植基地聘为固定工,每月工资4000元。她说:“我家离凤梨种植基地很近,公司包吃包住,我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优化资源配置建设美丽乡村

路、光、电、气、水“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医疗、灾害应急避险等公共服务设施欠账多,村庄建设无序,风貌管控缺失等,是儋州市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幸福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儋州市以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在利用村庄特色资源上做足文章,重点整治人居环境,大力建设美丽乡村。

中和镇的七里村,儋州市委、市政府将其按照五星级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进行规划,重点打造乡村旅游项目。2018年开始,中和镇开始围绕七里村打造美丽乡村,除了硬化道路、安装路灯、外立面改造外,还新建了广场、栈道、风雨桥、篮球场等配套设施。特别是依托本地特有的玉蕊花,重点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沿着已经建好的村道往里走,只见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延伸到各家各户,道路两旁长着一排排既美观又遮荫的玉蕊花树,树干高大挺拔向天伸展。再往里走,栈道旁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赏花游玩打卡。

“如今,玉蕊花已成为七里村的一张美丽名片,很多外地游客都慕名到七里村观赏玉蕊花。”七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耀助介绍,“玉蕊花开香七里”已闻名遐迩。

古树参天,红色足迹,房屋林立,黄皮飘香……每到六七月黄皮成熟时节,走进大成镇调南村,远远地就能闻到黄皮的香味,有时还能看到村民表演儋州调声。

近年来,调南村因地制宜,以民俗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生态林木为本,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时,打出“组合拳”,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乡风村貌实现大变样。如今的调南村,正朝着“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大踏步迈进。

“人护树,树佑人。古树就是我们村的一大资源。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树下下棋、开小型会议、散步……现在树下增加了石凳、座椅,村民茶余饭后都爱坐树下休憩、嬉戏、调声。”76岁的村民王克尤说。

中和镇七里村、大成镇调南村乡村旅游建设项目正是儋州开展村庄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儋州市积极响应中央、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成立“儋州市规划编制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从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入手,科学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乡村发展作出符合发展规律和本地实际的科学安排,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多方精准发力稳就业基本盘

作为海南的人口大市,儋州着重打好稳就业、保就业“组合拳”。成立市劳动力配置调度中心,开设人才夜市,“点对点”输送劳动力务工,多举措激活就业市场。儋州市还精准摸排劳动力人数、就业意愿、企业需求等情况,做好重点企业就业情况动态监测,搭好用工就业桥梁。

今年2月17日,儋州市举行2022年“点对点”输送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欢送仪式,免费接送301名外出务工人员前往广东省深圳、广州和福建省晋江等地务工。

“我是2006年到福建省晋江市宝马蚊香厂务工的,经过15年的打拼,我从一个普通工人做到领班岗位,生活条件也得到很大的改善。”来自东成镇彩屋村外出务工人员代表何万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彩屋村已有236人到福建省务工,通过外出务工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作为劳务输出大市,儋州“点对点”输送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务工,推动劳动力外出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据悉,去年以来,市人社局、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以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平台,主动联系广东福建等省外用工大户,形成了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转移就业服务网络,有力地推动了儋州市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2021年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7.8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月1日上午,东成镇政府大院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汇集了从各村前来找工作的群众,市人社局与该镇联合主办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在这里举行。当天参会的企业有21家,招聘职位101个,共提供就业岗位数746个。据不完全统计,前来现场求职人员有33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3人。

“我的意向是找与市场营销有关的岗位,希望在这里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增加收入。”前来现场应聘的符女士说,这样的平台给群众带来了便利,在家门口就能找工作。

和符女士一样,通过招聘会在家门口找到合适工作的求职者还有很多。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儋州市人社局会同市就业服务中心、市民政局、市委人才发展局、市总工会等职能部门,举办大学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各种就业招聘活动,加大无缝对接服务,大力解决重点企业招工难,同时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及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难题。

同时,儋州还充分挖掘儋州妇女勤俭持家等优势,大力打造“儋州月嫂”特色劳务品牌,通过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信息、送资金、创品牌、创平台等“五送二创”就业帮扶方式,全力保障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由市委市政府投入资金1919万元,全力打造“儋州市海南西部家庭服务中心”,该中心融就业培训、孵化功能于一体,每年可培训家庭服务类技能人才3000多人次,转移就业2000多人次,不断助推儋州家政服务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