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2024世界精神卫生日...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在天涯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天涯区鹿城心灵驿站于202...
-
侯旭合摘得桂冠!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皇冠...
美丽三亚,青春中国。2024年7月28日,第72届环球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皇冠之夜在美丽的南海之滨三亚圆满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北京赛区的侯旭合摘得桂冠,成为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总冠军!她将代表中...
-
Le Labo 两家全新精品店于中国海南重磅开业
【2024年3月,中国海南】—Le Labo诞生于格拉斯,自2006年起在纽约崛起,现已进驻中国海南。Le Labo目前已在海南开设两家香氛实验室,分别是位于三亚海棠湾的cdf三亚国际免税城以及位于海口的cdf海...
-
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成都举行 光厂创意亮相...
11月23-25日,由国家版权局主办、四川省版权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在成都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成都光厂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厂”)作为四川省版权示范...
-
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圆满举办
9月15日,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在深圳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财经
-
海南昌江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开工 一期总投资约2....
1月10日上午,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一期)在昌化镇举行开工仪式。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码头岸线411米、后方接岸结构323.8米、南防波拦沙堤685.5米、北防波拦沙堤584米,以及护坡、渔...
-
去年前11月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完成固投1083亿元
园区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记者1月8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去年前11月,自贸港重点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3亿元,同比增长2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34%。 去年前1...
-
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举行 18个项目签约25.3亿元
12月21日,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在儋州嘉禾共享农庄举办,国内多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共赴海南,在共享农庄的乡野风光之中,探讨共享农庄未来的发展之路。 当天,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中国人民大学...
-
海口9个招商项目签约额16.8亿元
在2022年冬交会上,海口农业农村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如期举办,现场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10个冬季瓜果菜订单签约。 其中,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额16.8亿元,包括三江农场蔬菜大棚建设项目、波莲基因生物育种科技...
-
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实施两周年,减免税...
12月1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两年来,海口海关累计办理900余票“零关税”原辅料进口通关手续,货值超70亿元,减免税款超9亿元。 原辅料“零关税”政策明确,在...
海口龙华区新坡镇仁南村:乡村振兴有“蘑”力
发布时间:2022/04/27 乡村振兴 浏览:80
种了30多年地的周文德,从农民变成了工人,而且还是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
4月21日上午,在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仁南村儒佐食用菌种植基地内,一个个菌棒在架上排列得整整齐齐,周文德正小心翼翼地查看菌菇的长势。
“这些金灿灿的是榆黄菇,最适合现在这个季节生长了,就算温度高一点也不打紧。”指着菌棒上冒出的“小脑袋”,周文德侃侃而谈,脸上洋溢着笑容,从小小的菌菇说到自己以及这座革命老村近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以前这个基地一直闲置,长期荒废,杂草丛生,遍布牛羊粪便,弥漫着难闻的气味,但如今空气里弥漫的都是菌菇的香气。”周文德打开了话匣子。在他看来,仁南村主要有三变:村庄变美了、产业变兴旺了、大家的生活变好了。
“不仅是基地,整个村子都更整洁了呢。”一旁的村民周子丹也应和道,以前的土路如今变成了水泥路,乱搭建的猪圈也不见了,生活环境变化非常大。
“是啊,看到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有了新面貌,心里自豪得很哩。”周文德说,仁南村是个革命老区村,与仁台革命纪念馆相毗邻。
“战争年代,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支持革命,紧跟党走,为部队提供油米粮食等后勤保障物资,并参与到救济伤员的工作中。村里涌现出许多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在周文德看来,仁南村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浓厚的红色基因。
村里的环境逐渐改善,如何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便成为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两委”不断思考的问题。
“发展产业!”仁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邢健的回答很干脆。
仁南村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很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恰好又有一处闲置的厂房,那就盘活它,把“空袋子”变成“钱袋子”。
2019年,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研究、多方考察后,决定成立村集体公司,选择适合本土气候的猴头菇、香菇、毛木耳等中高端品种进行种植,“这些品类市场需求量大,但海口的种植基地比较少,很有发展空间。”邢健说。
看到发展前景的周文德也作出了一个决定——放弃种菜,来到食用菌基地上班。
“在这里收入稳定,也能学到新技术,不用再为生计发愁。”周文德告诉记者,家里的农田面积不是很大,种菜收入不高,有时候还会亏损。但在蘑菇基地,周文德学会了打渣、菌棒消毒等技术,也对各种菌菇的生长习性了然于心,每个月近4000元的收入足够家里开支,不仅如此,他还当起了师傅开始带领徒弟。
“除了食用菌种植基地,我们还整合村里80余亩撂荒地,引入了澳洲淡水蓝龙虾生态养殖基地项目。”邢健说,稻田可以帮助虾苗遮阳避暑,养虾则可以肥田,加上全程绿色种植养殖,使得水田变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系统,实现一田双收、粮渔双赢。
“仁南村的澳洲淡水蓝龙虾由于品质好无污染,所以供不应求,也有效增加了当地农户收入。”邢健说。
如今,村里的两大产业不仅为村里提供20余个固定就业岗位,同时每年还能给村里带来40余万元的村集体分红。
自从环境变好了、收入稳定了,村民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变化。曾因党组织凝聚力不强、村庄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较差、村集体经济薄弱而被评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仁南村党支部,于2021年被海口市委评为“五星级党支部”。
对于仁南村来说,这才是发展的开始。“接下来我们还准备在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再扩大产业链,一方面发展研学旅游,另一方面利用使用后的食用菌菌棒制成有机生物营养土,种植高品质蔬菜,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邢健说。
上一篇: 三亚抱前村“好麦商行”里的脱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