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2024世界精神卫生日...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在天涯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天涯区鹿城心灵驿站于202...
-
侯旭合摘得桂冠!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皇冠...
美丽三亚,青春中国。2024年7月28日,第72届环球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皇冠之夜在美丽的南海之滨三亚圆满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北京赛区的侯旭合摘得桂冠,成为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总冠军!她将代表中...
-
Le Labo 两家全新精品店于中国海南重磅开业
【2024年3月,中国海南】—Le Labo诞生于格拉斯,自2006年起在纽约崛起,现已进驻中国海南。Le Labo目前已在海南开设两家香氛实验室,分别是位于三亚海棠湾的cdf三亚国际免税城以及位于海口的cdf海...
-
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成都举行 光厂创意亮相...
11月23-25日,由国家版权局主办、四川省版权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在成都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成都光厂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厂”)作为四川省版权示范...
-
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圆满举办
9月15日,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在深圳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财经
-
海南昌江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开工 一期总投资约2....
1月10日上午,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一期)在昌化镇举行开工仪式。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码头岸线411米、后方接岸结构323.8米、南防波拦沙堤685.5米、北防波拦沙堤584米,以及护坡、渔...
-
去年前11月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完成固投1083亿元
园区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记者1月8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去年前11月,自贸港重点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3亿元,同比增长2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34%。 去年前1...
-
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举行 18个项目签约25.3亿元
12月21日,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在儋州嘉禾共享农庄举办,国内多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共赴海南,在共享农庄的乡野风光之中,探讨共享农庄未来的发展之路。 当天,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中国人民大学...
-
海口9个招商项目签约额16.8亿元
在2022年冬交会上,海口农业农村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如期举办,现场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10个冬季瓜果菜订单签约。 其中,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额16.8亿元,包括三江农场蔬菜大棚建设项目、波莲基因生物育种科技...
-
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实施两周年,减免税...
12月1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两年来,海口海关累计办理900余票“零关税”原辅料进口通关手续,货值超70亿元,减免税款超9亿元。 原辅料“零关税”政策明确,在...
海口:水岸同治提品质 水清岸绿增颜值
发布时间:2022/04/19 新闻 浏览:219
春到海口,大小河流、各个湿地,草长莺飞,鲜花盛开,百般红紫斗芳菲。美舍河边,八级梯人工梯田湿地里,睡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怒放;五源河畔,“最美小鸟”蜂虎又如约而至,在这里筑巢繁衍;鸭尾溪旁,红树林树岛绿意盎然,不时有白鹭飞来……
近年来,海口在海南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强力推进美舍河、五源河等水体治理,确保生态修复顺利实施。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海口各个水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蜕变,成为城市一张张生态新名片。
水质变清了
水清岸绿惹人爱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木棉、三角梅、睡莲各种花儿竞相绽放,延绵又热烈,引来无数蝴蝶蜜蜂萦绕在花的海洋中,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打卡,成为美舍河一景。
人们发现,美舍河变了。“以前美舍河的水质差,散发臭气,市民路过要捂着鼻子才行。”在美舍河畔生活了几十年的符勇对美舍河的蜕变最有感触。
曾经污浊不堪的美舍河,如今水清岸绿。美舍河全长约16公里,纵贯海口市南北,是海口人民的“母亲河”,今年2月水利部公布全国11条“最美家乡河”,美舍河成功上榜。
改变起于2016年4月,海口启动美舍河污水治理工程,以系统思维融入海绵城市、生态治水、基础设施修复、城市更新等理念进行水环境治理。治理中,海口通过截污纳管,从根本上解决美舍河排水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并同步开展内源治理,打破了传统“三面光”模式,退堤还河,消除河道内源污染,以改善水质,用生态修复提升城市的颜值和价值。
经过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美舍河“活”了过来,河水变绿了,两岸种上了红树,水底种上苦草、狐尾藻等净污水草,河流逐步恢复自净能力,构建可呼吸的水生态系统,还引来鱼翔浅底、白鹭飞舞。空旷的黄土空地,变成水草丰茂的湿地公园。
同样的改变在海口多个水体上演: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自2017年开建以来,通过河道生态化治理、湿地保护与修复、野生动植物的生境营造等工作,为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身的场所。曾经因水质问题被曝光的鸭尾溪,经过综合治理后,水质改善明显,2.5万株红树傍水而生,河边慢行栈道成为周边居民亲水的好去处。曾被称为“龙须沟”的大同沟,从控制污染源和水生态修复入手,实现了从黑臭水体到地表水Ⅴ类标准跃升,如今被老百姓称为“民心沟”……
“客人”变多了
珍稀动植物纷纷“安家”
随着水质变清,水体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无数的珍稀动植物纷纷前来安居落户。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春雨绵绵,伴随着清脆的鸟鸣声,不少蜂虎在沙土坡面忙着“盖新房”。今年3月中旬,蜂虎“先遣部队”就抵达海口五源河,比往年早了半个月时间。蜂虎是海口的夏候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小鸟”。它们将在五源河畔,谈情说爱、筑巢生娃,直到7月再飞回东南亚。
这是五源河综合治理后,蜂虎第五年在这里筑巢繁殖。近几年,人们在五源河还陆续发现了花鳗鲡、小天鹅、水雉、豹猫、原鸡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依托综合治理,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动植物生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为更多的本土野生动物在城市中提供了一片栖息的秘境,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来到公园“做客”。
不只是野生动物用“脚”为海口优良的生态环境投票,植物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点着赞。
在美舍河海口市第七中学段,珍稀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又发出了新芽,这个被誉为红树林中的“大熊猫”,自2017年在美舍河边上成功安家,一直守护着海口母亲河。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星星点点的水菜花盛开在水面上,这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对水质要求高,有“水质监测员”的称号,洁白的花瓣、淡黄的花蕊宛若水中仙子,在清澈的水面上显得格外秀丽。还有,对环境很敏感、被列为易危物种的邢氏水蕨,于2020年在海口羊山湿地被首次发现,它们只生长在流水水源的湿地环境下……
近年来,海口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城市面貌越来越美。各个湿地公园、滩涂、水体边不时有白鹭起飞,水面波光粼粼,水中鱼儿欢快游弋,市民在蜿蜒的栈道上散步赏景,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环境变美了
推动城市增值
“你看,现在美舍河水清了,环境好了,住在这里非常舒适。”与过去不同,符勇每天都会来河边散散步,既锻炼了身体又看了风景,记忆中那条家乡河又重新回来了,别提有多开心。
美舍河流经的地方变成了城市湿地公园。不仅如此,美舍河沿岸很多棚户区通过改造,打造成住宅、商业小区等,土地价值得以真正体现。此外,凭借优美的国家湿地公园资源,以休闲产业为主的滨河新业态在美舍河畔兴起。
五源河的生态修复成效同样精彩。每年3至7月的蜂虎观鸟季节,无数摄影爱好者从天南地北赶来拍摄,蜂虎成为海口靓丽的“生态名片”之一。
海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是依托蜂虎这只美丽精灵飞向了世界的舞台。2021年10月11日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中国馆线上展中亮相,向世界展示了海口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海口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案例更是入选了“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成为建设海口国际湿地城市的亮点。
在寸土寸金的江东新区,海口更是以规划协调统筹引领,在《江东新区水安全保障方案》中明确将61处蓄滞涝空间作为城市生态公园、海绵公园,留足城市水生态空间。如今,随着迈雅河、道孟河、芙蓉河湿地公园,南渡江滨江公园建设成型,海口江东新区吸引城市建设单位介入周边土地的开发建设,吸引文创团队开始接洽周边百姓民宿开发设计。
海口水体的生态修复,不仅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品质,重塑了城市形象,还有效利用资源,让保护和发展得以良性循环,实现生态和经济“双丰收”,推动城市增值。
今年初,海南打响了一场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水共治”攻坚战,把治水攻坚作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海口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将瞄准城市规划建设短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夯实巩固提质增效成果,城乡统筹“治污水”、科学布局“防洪水”“排涝水”、开源节流“保供水”“抓节水”、河海联动“优海水”,精准有效治水。
目前,海口将全市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所有373个水体划分为6个流域综合治理,下一步拟以片区为单元,强化多污染源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已初步谋划“六水共治”项目217个,总投资达到3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