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2024世界精神卫生日...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在天涯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天涯区鹿城心灵驿站于202...
-
侯旭合摘得桂冠!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皇冠...
美丽三亚,青春中国。2024年7月28日,第72届环球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皇冠之夜在美丽的南海之滨三亚圆满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北京赛区的侯旭合摘得桂冠,成为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总冠军!她将代表中...
-
Le Labo 两家全新精品店于中国海南重磅开业
【2024年3月,中国海南】—Le Labo诞生于格拉斯,自2006年起在纽约崛起,现已进驻中国海南。Le Labo目前已在海南开设两家香氛实验室,分别是位于三亚海棠湾的cdf三亚国际免税城以及位于海口的cdf海...
-
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成都举行 光厂创意亮相...
11月23-25日,由国家版权局主办、四川省版权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在成都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成都光厂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厂”)作为四川省版权示范...
-
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圆满举办
9月15日,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在深圳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财经
-
海南昌江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开工 一期总投资约2....
1月10日上午,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一期)在昌化镇举行开工仪式。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码头岸线411米、后方接岸结构323.8米、南防波拦沙堤685.5米、北防波拦沙堤584米,以及护坡、渔...
-
去年前11月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完成固投1083亿元
园区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记者1月8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去年前11月,自贸港重点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3亿元,同比增长2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34%。 去年前1...
-
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举行 18个项目签约25.3亿元
12月21日,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在儋州嘉禾共享农庄举办,国内多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共赴海南,在共享农庄的乡野风光之中,探讨共享农庄未来的发展之路。 当天,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中国人民大学...
-
海口9个招商项目签约额16.8亿元
在2022年冬交会上,海口农业农村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如期举办,现场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10个冬季瓜果菜订单签约。 其中,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额16.8亿元,包括三江农场蔬菜大棚建设项目、波莲基因生物育种科技...
-
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实施两周年,减免税...
12月1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两年来,海口海关累计办理900余票“零关税”原辅料进口通关手续,货值超70亿元,减免税款超9亿元。 原辅料“零关税”政策明确,在...
海南澄迈以更大力度纾堵点、解难题,推动“一手打伞、一手干活”
发布时间:2022/09/07 产业 浏览:34
经澄迈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研究决定,从9月5日起,解除该县老城镇低风险区临时静态管理。与此同时,身处老城经济开发区的众多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迅速进入恢复生产轨道。
如何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走稳复工复产之路?记者对澄迈复工复产中的部分企业进行了探访。实践证明,只要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在生产、运输、经营以及职工用餐、通勤等方面杜绝隐患,就能动态地找到“一手打伞、一手干活”的平衡点。
畅通物流保产保供:
严格闭环管理确保稳复产
9月5日中午,一辆载有4000箱饮品的货车缓缓驶出位于老城经济开发区的海南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开往海口。
此轮疫情发生正值夏季,炎热的天气成为抗疫工作一大考验,而该公司主要承担了饮用水、饮料等防暑物资的保供任务。
“保供物资在老城经济开发区的帮助下,开具货运车辆通行证,并经过澄迈有关部门的协调,畅通物资运输道路,将饮品送往海南各地。”海南顶津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景健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一边忙生产、一边稳保供,虽在8月25日因疫情防控需要暂时停产,但库存充足,足以支撑保供物资任务。
疫情发生以来,澄迈县发改委组织对全县270家“四上企业”进行实时监测,老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时帮助企业特别是承担保供任务的企业协调解决问题。截至目前,澄迈县已向企业发放各类通行证3000余张,有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充分挖潜提升产能:
冲刺“满血复活”状态
捕捞、冲氧、运输、卸鱼……9月5日,在澄迈县老城经济开发区的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泰渔业公司)的罗非鱼加工车间外,一筐筐鲜活的罗非鱼正通过传送带运往加工车间内,十余名工作人员正仔细查看罗非鱼的新鲜情况,并进行挑选。而在不远处的饲料打包仓库,4名工人也正在生产线上快速打包。
记者在水产加工车间看到,该车间300余名“全副武装”的工人动作麻利,把罗非鱼加工成鲜鱼片等产品。一辆辆叉车在仓库中穿梭,搬运货物,而进去作业区的运输货车采取司机全程不下车的方式,统一由厂区内工作人员进行装卸货。
“目前已开启15条生产线,恢复了70%产能,一天可加工50万斤的罗非鱼,目前包装材料等下游配套还有部分影响。”该企业生产部经理宫福生告诉记者,该车间300余名工人均居住在企业的员工宿舍,基本可保障日常的用工需求。
记者了解到,像翔泰渔业公司一样,许多企业着力解决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遇到的问题,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尽可能提升生产能力,正在逐渐恢复“满血”状态。
科学引导农业生产:
筑牢农业种植养殖“防护网”
企业生产不停步,澄迈同样在筑牢农业种植养殖“防护网”下足功夫。
近日,距离老城镇44公里的永发镇永跃社区,从事红鸭种苗养殖的澄迈正诺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要求,规范人员、车辆进出管理,每天定时、定点开展厂区消杀工作,确保养殖场正常生产。
“我们养有种鸭5000多只,每天出苗2000多只。”澄迈正诺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符史才说,这段时间他们严格落实防控,每天下午有专门车辆进来拉货出去,每次都要进行消毒,确保场地的安全。
据了解,澄迈县有关部门也针对疫情给农业生产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早研究、早部署、早应对,积极协调各部门对承运车辆办理通行证,畅通绿色通道,及时解决养殖场饲草料、畜种供应等问题,确保畜禽产品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
“感谢政府第一时间给我们办理的通行证,现在每天鸡的出栏量大约是4000只,肉鹅的话有900到1000只左右的出栏,能够拉到海口、澄迈各个地区进行正常的销售。”澄迈衍旭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衍旭介绍,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该专业合作社内的饲养场地均进行封闭式管理,厂区内的人员一律不准外出,对场内各种设施实行专人管理,每天定时进行消毒。
“科学引导,疏通堵点,抓保障促生产。”是澄迈各个养殖户、专业合作社探索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走稳复工复产之路的一次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