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industr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海南推动革命老区发展 带领群众走出一条产业兴旺、民生殷实之路

新闻

【白沙精康】“精神精康共促进、消除歧视是关键”——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白沙精康】“精神精康共促进、消除歧视是关键”——...

精神健康是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每个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然而,由于种种误解和偏见,精神...

  •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2024世界精神卫生日...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在天涯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天涯区鹿城心灵驿站于202...

  • 侯旭合摘得桂冠!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皇冠...

    美丽三亚,青春中国。2024年7月28日,第72届环球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皇冠之夜在美丽的南海之滨三亚圆满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北京赛区的侯旭合摘得桂冠,成为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总冠军!她将代表中...

  • Le Labo 两家全新精品店于中国海南重磅开业

      【2024年3月,中国海南】—Le Labo诞生于格拉斯,自2006年起在纽约崛起,现已进驻中国海南。Le Labo目前已在海南开设两家香氛实验室,分别是位于三亚海棠湾的cdf三亚国际免税城以及位于海口的cdf海...

  • 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成都举行 光厂创意亮相...

    11月23-25日,由国家版权局主办、四川省版权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在成都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成都光厂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厂”)作为四川省版权示范...

  • 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圆满举办

    9月15日,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在深圳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财经

春运首周三亚离岛免税揽金6.7亿元 春运首周三亚离岛免税揽金6.7亿元

临近2023年春节,三亚各离岛免税店纷纷推出“免税年货节”“快闪迎新”“爱购免税”等促销活动,并联合品牌商...

  • 海南昌江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开工 一期总投资约2....

    1月10日上午,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一期)在昌化镇举行开工仪式。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码头岸线411米、后方接岸结构323.8米、南防波拦沙堤685.5米、北防波拦沙堤584米,以及护坡、渔...

  • 去年前11月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完成固投1083亿元

    园区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记者1月8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去年前11月,自贸港重点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3亿元,同比增长2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34%。 去年前1...

  • 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举行 18个项目签约25.3亿元

    12月21日,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在儋州嘉禾共享农庄举办,国内多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共赴海南,在共享农庄的乡野风光之中,探讨共享农庄未来的发展之路。 当天,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中国人民大学...

  • 海口9个招商项目签约额16.8亿元

    在2022年冬交会上,海口农业农村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如期举办,现场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10个冬季瓜果菜订单签约。 其中,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额16.8亿元,包括三江农场蔬菜大棚建设项目、波莲基因生物育种科技...

  • 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实施两周年,减免税...

    12月1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两年来,海口海关累计办理900余票“零关税”原辅料进口通关手续,货值超70亿元,减免税款超9亿元。 原辅料“零关税”政策明确,在...

海南推动革命老区发展 带领群众走出一条产业兴旺、民生殷实之路

发布时间:2022/05/27 产业 浏览:43

一阵新雨过后,六连岭山间,云雾缭绕。位于万宁市和乐镇的六连村,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庄严肃穆,大批到访者前来缅怀先烈,重温发生在这里的革命峥嵘岁月。远处,村里新建的食品加工厂里,正加工生产咸鸭蛋、和乐粽等特色食品,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海南革命老区是我国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27年9月打响武装斗争第一枪,到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琼崖革命根据地军民在敌人封锁“围剿”的残酷环境中坚持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写下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海南考察调研。琼崖老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嘱托,以革命精神为指引,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为老区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优美、民生殷实的壮美画卷。

传承红色基因在自贸港建设中迈出新步伐

三角梅共享农庄坐落在海口市琼山区革命老区村庄道崇村,是海南知名的热带花卉乡村旅游点,每年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游园观赏。

抗日战争时期,道崇村群众前赴后继与敌人斗争到底,曾先后有200多名青壮年参加抗日游击队奔赴前线。

红色基因在这里赓续传承。近年来,道崇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形成了“红色旅游+绿色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我们依托资源优势,建成了山柚茶种植基地、紫玉米基地、龙眼基地、三角梅共享农庄等。”道崇村党支部书记吴海山说,产业壮大带动村民增收,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38万元。

近年来,海南省革命老区弘扬红色革命传统,主动扛起责任担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生显著变化,在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绿树环绕的水塔咖啡,五彩缤纷的手绘墙画,藏在田园里的七彩乐园……步入定安县龙门镇大山村,一幅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跃然于眼前。

去年,龙门镇推进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大山村基层党员干部带头搬石头、清垃圾、美化自家庭院,将一块块“巴掌大”的撂荒地和“空心院”,变成了一座座雅致的小花园、小菜园。“过去的日子虽然苦,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不能丢。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共产党人的初心不能忘。”大山村党支部书记倪志坚认为,作为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村庄,大山村要传承好红色基因,激发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为推进自贸港建设作出贡献。

老区的底色越擦越亮,这是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巨大的发展助力。

去年9月,海南省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琼崖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老区充分发挥侨乡资源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水平,以开放合作增强振兴发展,发挥老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行走在海口琼山区塔昌村,几十栋小洋楼掩映在高大的树木与艳丽的三角梅中。在村口的党员之家,正中央的显眼位置挂着一句话:“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塔昌人民永远跟党走。”

傅后彬、傅后坚两兄弟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一人一年种植的胡椒收获约20万斤。怎么更好建设家乡?傅家兄弟从乡村旅游发展中嗅到了新机遇——他们承包下村里的农家乐餐厅,重新装修,计划不久后开张迎客。

傅家兄弟畅想着未来:“眼下,海南自贸港正在加快建设,肯定会带动塔昌村的人气旺上加旺。我们只要踏实肯干,日子就会再上一层楼!”

“琼崖革命老区正抓住振兴发展大好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海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梁振球表示。

赓续红色血脉听党话跟党走书写新篇章

海拔1867米的五指山,五峰如指,似银笋玉柱耸立在海南的中央。1943年,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压迫,黎族领袖王国兴带领黎族苗族群众发动“白沙起义”,开启了寻求自由解放之路。

宽敞明亮的小洋楼、干净整洁的庭院……踏访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所在地、当年琼崖党政军三大领导机关的驻地——黎族村庄毛贵村,参观者可以清晰感受到,这片革命热土将红色基因转化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现在,我们大力发展冬季瓜菜和五脚猪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返乡青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产品收购,我们的村庄变富了,群众幸福指数直线上升。”毛贵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清说。

近年来,海南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黎族苗族同胞,赓续红色血脉,紧跟党走,大力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走在乡村振兴的幸福大道上。

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打安村,这个距离“白沙起义第一枪”旧址纪念园20多公里的黎族小村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在这里,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一栋栋带有民族特色的“小洋楼”错落有致。

“老区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永远跟党走是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最真切的心声。”打安镇政府三级主任科员羊风极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加大力度改变打安村落后面貌,帮助村民进行危房改造、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里还建起了兰花种植基地,乡亲们正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共奔致富路。

梁振球表示,海南众多革命老区村庄一直重视用好红色资源,先辈们在革命时期的感人事迹激发出群众爱党爱国、建设家乡的热情。

山地上种满了橡胶、芒果等,处处花果飘香……走进东方市华侨经济区王外队,只见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作为原中共昌感县委驻地和抗日革命根据地,这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优良传统,延续至今。

“王外曾是我党领导和指挥琼西南抗日战争的中心,村民们全力支持革命队伍,坚定地跟党站在一起,与侵略者们顽强斗争。”王外队党支部书记林朝冲说,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在村里建设了排球场、篮球场、文化室、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村民对党的工作也非常支持,因道路硬化或排污管道铺设,需要拆掉一些危房或转移农作物时,村民们都全力支持。

代代相传的红色记忆,激励着老区人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激活红色引擎群众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

五月的三亚博后村,玫瑰谷的花田芳香四溢,令人沉醉。在一望无际的花田里,辛勤劳作的乡亲们正在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幸福之花。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位于博后村的玫瑰谷景区视察,留下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暖心嘱托。这句话被博后村镌刻在村门口的石头雕塑上,一直鼓舞和激励着当地干部群众。

“这几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民宿等支柱产业,革命老区村庄发生了巨大变化。”博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说,博后村民宿产业红红火火,如今已经开了55家民宿;村民日子越过越好,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86万元。

琼崖革命老区敢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新胜利。“十三五”时期,海南64.9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4448元增长到12733元;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部巩固提升,农村居民燃气普及率达95.1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6%。去年,海南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560人,乡村振兴工作队2756支、队员8202人,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网’基础设施提质增效,进一步推动老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梁振球介绍,海南推动环岛旅游公路、国道G360文昌至临高公路、海口羊山大道至定安母瑞山公路、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在革命老区落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早些年,文昌市文城镇革命老区村庄南阳村没有环村路,一到下雨天,村路就泥泞不堪,化肥、种苗等外界的物资运不进来,村民的劳动成果运不出去,卖不上价钱,收入受到很大影响。

对此,文昌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南阳村28个村民小组相继建成环村路,织密路网,稳住了村庄产业发展的基石,燃起了村民不断向前的希望。现在,每逢采摘季,拖拉机、小货车把路占得满满当当。车轮沿着道路滚滚前进,笑意写在村民脸上。

推动农文旅融合,令琼崖革命老区村庄面貌一新,一个个“红色村”变成旅游打卡地,一条条生态农业带变成观光带。

垂钓赶海、稻田观光、星空露营、居住珊瑚民宿、品尝土窑海鲜……在临高县东英镇和新村“头洋·海堂”渔耕文化乡村旅游点,一个集循环生态农业、创意观光农业、海洋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研学综合体验地已初步形成。

“我们不断推进项目发展壮大,带动更多村民增收。”项目负责人陈万波说,“‘头洋·海堂’不仅吸纳村民土地入股,还为村民就近提供就业。希望让村民在参与乡村建设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当前,海南革命老区振兴步伐不断加快,红土地培育着新动能、焕发出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