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2024世界精神卫生日...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在天涯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天涯区鹿城心灵驿站于202...
-
侯旭合摘得桂冠!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皇冠...
美丽三亚,青春中国。2024年7月28日,第72届环球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皇冠之夜在美丽的南海之滨三亚圆满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北京赛区的侯旭合摘得桂冠,成为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总冠军!她将代表中...
-
Le Labo 两家全新精品店于中国海南重磅开业
【2024年3月,中国海南】—Le Labo诞生于格拉斯,自2006年起在纽约崛起,现已进驻中国海南。Le Labo目前已在海南开设两家香氛实验室,分别是位于三亚海棠湾的cdf三亚国际免税城以及位于海口的cdf海...
-
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成都举行 光厂创意亮相...
11月23-25日,由国家版权局主办、四川省版权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在成都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成都光厂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厂”)作为四川省版权示范...
-
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圆满举办
9月15日,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在深圳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财经
-
海南昌江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开工 一期总投资约2....
1月10日上午,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一期)在昌化镇举行开工仪式。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码头岸线411米、后方接岸结构323.8米、南防波拦沙堤685.5米、北防波拦沙堤584米,以及护坡、渔...
-
去年前11月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完成固投1083亿元
园区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记者1月8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去年前11月,自贸港重点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3亿元,同比增长2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34%。 去年前1...
-
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举行 18个项目签约25.3亿元
12月21日,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在儋州嘉禾共享农庄举办,国内多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共赴海南,在共享农庄的乡野风光之中,探讨共享农庄未来的发展之路。 当天,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中国人民大学...
-
海口9个招商项目签约额16.8亿元
在2022年冬交会上,海口农业农村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如期举办,现场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10个冬季瓜果菜订单签约。 其中,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额16.8亿元,包括三江农场蔬菜大棚建设项目、波莲基因生物育种科技...
-
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实施两周年,减免税...
12月1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两年来,海口海关累计办理900余票“零关税”原辅料进口通关手续,货值超70亿元,减免税款超9亿元。 原辅料“零关税”政策明确,在...
海南以解决民生痛点成为撬动发展的支点,打造惠民乡村振兴的“海南样板”
发布时间:2021/12/28 乡村振兴 浏览:145
岁末这几天,海南兴起一阵“投票热”。
投票的对象是2022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候选事项——“初中教室照明改造”“适龄女生HPV疫苗接种”……桩桩件件瞄准的都是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省委七届十一次全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直白质朴的表述,彰显的是我们党“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
2021年,海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打造乡村振兴的“海南样板”
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海南最偏远也是曾经最贫困的乡镇之一。
这样一个乡镇,在过去一年里,依托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高标准规划建设“黎花里”文旅小镇、打造“中国第一黎乡”品牌,让省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2021年,海南经过持续奋斗夺取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如期兑现了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海南篇章。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高标准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就目前来看,海南脱贫地区发展基础仍然较为薄弱,部分脱贫人口仍然存在着返贫风险。
如何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省委书记沈晓明要求,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谋划推进,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海南样板”。
时代开出考卷,人民期待阅卷。细读“考题”,海南提笔作答——
从认识上着笔,提出必须把“三农”工作摆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举全省全社会之力推进乡村振兴,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从行动上着笔,成立由7位省级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的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力棒”的历史性交接。
思路越理越清,落笔坚定有力。
要实现有效衔接,就必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密切关注易返贫致贫人口收支变动、“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
要实现有效衔接,就必须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帮助其发展产业、参与就业;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脱贫户,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要实现有效衔接,就必须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持续提升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帮助相关地区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
发展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脱贫地区群众的歌声飘扬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看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堑对村在百亩山兰稻田中举办乡村音乐节,悠扬乐声与滚滚稻浪相映成趣,在直播平台展示“诗与远方”的魅力;
我们看到,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在“啦奥门”庆丰收山兰旅游文化节中,带着游客提起镰刀、背上竹篓,在古法收割体验中感受悠久的农耕文化;
我们看到,2021年冬交会首次举办共享农庄大会,首次设置现代种业与数字农业馆,首次举办农商互联云上对接会。一个个“首次”展示的是海南农业发展的新成果,彰显的是乡村振兴的新气象、新趋势。
乡村与摇滚乐,农耕与文化节,冬交会与大数据……从“卖农产品”到“卖生态、卖文化、卖流量”,脱贫地区迎来了由内而外的深层次变化,“土”与“洋”的碰撞让人们看到了海南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
民生痛点成为撬动发展的支点
《参考消息》近日刊发通讯,报道了海南省打造免税购物、国际医疗和“留学海南”三大品牌,承接海外消费回流的进展情况。
医疗和教育,原是海南民生领域的两块“短板”,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自由贸易港吸引海外消费回流的有力抓手。这转变的驱动力从何而来?
其实,相对于GDP的增长、大项目的推进,老百姓的关切往往更加具体和现实——就业门路更广一些,买房或租房压力更小一些,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更多一些……
只有这些堵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全面小康才是扎实过硬的,才能得到群众的衷心认可。
省委副书记、省长冯飞在年初履职时就作出承诺:百姓越烦心、越揪心的事情,我们政府就是要千方百计解决好。
过去一年,省委、省政府把关注点落在百姓的健康上,加强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大力推动县域综合医改,运行5G诊疗体系和“三医联动一张网”应用系统,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硬件条件显著改善;
把关注点落在孩子的教育上,落实“双减”政策,推进阳光快乐教育,“一市(县)两校一园”工程任务全面完成,国际教育创新岛累计签约各级各类教育合作项目120余个;
把关注点落在青壮年的就业上,稳住全省就业“基本盘”,截至9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7.5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6.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50.2%;
把关注点落在岛内居民和引进人才的住房上,坚持“房住不炒”,以壮士断腕之决心摆脱房地产依赖,同时开工建设安居型商品住房,改造各类棚户区和城镇老旧小区……
点连成线,线交成面,不放台上的豪言壮语、不看表上的数字飞奔,海南踏踏实实提高办事效率,利利落落解决矛盾问题,把民生改善作为百姓获得自贸港建设红利的主要渠道。
鼓起来的钱袋子,是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最直观佐证——今年前三季度,海南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35元,同比名义增长10.0%。与之相对的是,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自2010年同期以来首次出现同比降势。
从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看,改善民生不是经济发展的负担,而是重要的增长点、动力源。这一升一降,意味着民生痛点正在成为撬动发展的支点,为扩大消费、活跃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民生”的外延不断丰富扩展
能收看到信号稳定、画质清晰的电视节目,是琼海市会山镇棉头村村民王更清这半年来最舒心的事。
省旅文厅今年实施的“优化边远地区广播电视覆盖效果”项目,终结了海南省偏远地区2541户群众架“锅盖”收信号的历史。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但“文化鸿沟”若不填平,城乡差别、区域差异就无法消除,社会公平就无法获得新的文化诠释。
过去一年,从广播电视户户开通,到农家书屋遍地开花,到电影放映、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如火如荼,再到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海南书香节、海南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接续开展……“民生”一词的外延在海南不断丰富扩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文化精神生活之于民生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小觑。记者在棉头村采访时,一位基层干部这样感慨:“文化活动搞多了、搞活了,牌桌赌局就不见了,打架斗殴就没有了,人心慢慢就聚齐了,幸福指数也就上去了。”
人心齐聚,向上向善。近日,一则新闻让深冬的海南暖意融融——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李冬冬罹患重病,募捐渠道开通不到一周时间里,社会热心人士为她募集善款超70万元,给了这个25岁的女孩生的希望、爱的奇迹。
带着对美好生活更多向往、更高追求,全省干部群众合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从城市向农村、从机关向基层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落地生花;全力配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新一轮禁毒三年大会战开展,支持综治中心、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四位一体”建设,把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当作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前提共建共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民生工作线多面广量大,不仅有不少老问题亟待解决,还有各种新情况新挑战层出不穷,既要以“时不我待”的认识解决眼前问题,也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潜绩、创实绩,更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张蓝图绘到底。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只要践行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多解民生之忧,多谋民生之利,必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共绘民生新图景,开创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