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2024世界精神卫生日...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倡导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提升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在天涯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天涯区鹿城心灵驿站于202...
-
侯旭合摘得桂冠!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皇冠...
美丽三亚,青春中国。2024年7月28日,第72届环球小姐中国区总决赛皇冠之夜在美丽的南海之滨三亚圆满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北京赛区的侯旭合摘得桂冠,成为第 72 届环球小姐中国区大赛总冠军!她将代表中...
-
Le Labo 两家全新精品店于中国海南重磅开业
【2024年3月,中国海南】—Le Labo诞生于格拉斯,自2006年起在纽约崛起,现已进驻中国海南。Le Labo目前已在海南开设两家香氛实验室,分别是位于三亚海棠湾的cdf三亚国际免税城以及位于海口的cdf海...
-
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成都举行 光厂创意亮相...
11月23-25日,由国家版权局主办、四川省版权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在成都市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成都光厂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厂”)作为四川省版权示范...
-
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圆满举办
9月15日,第八届“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创客中国”智能装备专题赛)华南赛区复赛在深圳圆满举办。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财经
-
海南昌江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开工 一期总投资约2....
1月10日上午,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一级渔港建设项目(一期)在昌化镇举行开工仪式。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码头岸线411米、后方接岸结构323.8米、南防波拦沙堤685.5米、北防波拦沙堤584米,以及护坡、渔...
-
去年前11月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完成固投1083亿元
园区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记者1月8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去年前11月,自贸港重点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3亿元,同比增长2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34%。 去年前1...
-
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举行 18个项目签约25.3亿元
12月21日,2022年共享农庄大会在儋州嘉禾共享农庄举办,国内多位知名的专家学者共赴海南,在共享农庄的乡野风光之中,探讨共享农庄未来的发展之路。 当天,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中国人民大学...
-
海口9个招商项目签约额16.8亿元
在2022年冬交会上,海口农业农村项目招商推介活动如期举办,现场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10个冬季瓜果菜订单签约。 其中,9个招商项目落地签约额16.8亿元,包括三江农场蔬菜大棚建设项目、波莲基因生物育种科技...
-
海南自贸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实施两周年,减免税...
12月1日,海南日报记者从海口海关获悉,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落地实施两年来,海口海关累计办理900余票“零关税”原辅料进口通关手续,货值超70亿元,减免税款超9亿元。 原辅料“零关税”政策明确,在...
加快三亚“南繁硅谷”建设!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其建设引来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2021/11/19 科技 浏览:312
11月13日,旨在打造我国实验研究重要基地、构建国际性生物医学技术和合作平台的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与模型研发中心开工;11月15日,贾银锁院士工作站进驻三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热区国家科研成果在海南落地取得重要进展……这一系列利好消息,是海南全力支持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缩影之一。日前,该做法被列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48项典型经验做法获得表扬。海南全力支持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南繁硅谷”建设引来源头活水。
集中优质要素全力支撑国家种业振兴战略
11月17日,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里,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有序地忙碌着。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已进驻40个团队、750名科研人员。其中,种质资源分子检测平台已运转,完成农业农村部150余份水稻品种的建库检测项目;棉花、水稻、检验检疫等团队正开展初期种子筛选和实验准备;玉米、合成生物学等团队已开展种子整理、大规模F2群体筛选、纤维素再生结晶相关实验活动;植物品种测试团队已开展植物组织培养与部分分子检测工作。”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执行主任陈凡说。
据介绍,实验室计划引入中科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中国农科院、中国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61个科研团队、1641名科研人员,开展包括品种测试与种子种苗质量检测、主要南繁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种质收集与基因发掘、水稻精准育种与种质创新等科研活动。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海南省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等重点园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建设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集中优质要素,全力支撑国家种业振兴战略,为“南繁硅谷”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提供保障,加快推动南繁科技城暨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
拓展南繁育种产业链攻关种源卡脖子技术
“试验亩产超500斤,远超国内平均亩产270.5斤标准”,第一次尝试春季在海南进行大豆南繁育种,试验成果就给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刘方东博士一个“惊喜”。
“此次成功试验,有利于推动大豆产业在海南由南繁加代转变为鲜食大豆的全年育种研发、由育制种向鲜食大豆产业链、由季节性农业产品向全年供给性产品拓展,为推动海南南繁产业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也表明,海南拓展南繁育种产业链,攻关种源卡脖子技术取得可喜进展。
而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小心翼翼地对玉米和大豆的胚芽进行筛选、培育和检测。
“去年5月,隆平生物引进首单科研用巴西玉米种子192份,从中选取8份,将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虫抗除草剂性状回交到巴西的优良自交系中。移植试验田后,这批改良玉米很快长到一人高,植株高大、茎叶强壮,绿油油的叶子完好无损。旁边没有经过改良的普通玉米已被害虫侵蚀,叶子斑驳不堪,果穗也被草地贪夜蛾啃食,个子完全没长起来。”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玉平说,改良后的玉米不需要喷施农药控虫,能提高产量,逐步摆脱对进口玉米的依赖,增强中国种企产品竞争力。
目前,已有6份种质资源进行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性状的回交转育,拟出口巴西开展商业化育种,实现中国技术、巴西市场、商品玉米谷物再进口中国消费的大循环。
攻关种源卡脖子技术的同时,海南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目前,已申请了国内新品种保护,22个巴西种质资源已在中国申请新品种权保护。
在建设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中,海南拓展南繁育种产业链,从农作物育种向畜禽、水产等全产业拓展,利用即将建成的生物育种专区,引入金融社会资本,与科研单位共同推进成果转化,率先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海南永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4910尾南美白对虾种虾在乐东永联水产进境动物隔离场完成隔离检疫,后由该企业继续繁殖种苗销售至内地。
做长种质创新产业链加快“南繁硅谷”建设
依托自然气候优势及自贸港制度优势,三亚筑巢引凤,吸引包括先正达、德国科沃施、荷兰科因公司等“全球行业巨头”,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科院等“国字号”大院大所和国家级顶尖科创机构纷纷抢滩进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南繁全产业链布局初见雏形。构建产学研创新体系的同时,加快“南繁硅谷”建设步伐,为打赢种业翻身仗,造中国种子“芯片”助力。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发挥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优势,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为此,三亚规划6028亩用地建设南繁科技城,作为“南繁硅谷”的核心载体,周边配套规划631亩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起步区、3万亩南繁核心育种基地以及5000亩生物育种专区。目前,海南整个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已划定科研育种保护区26.8万亩。据统计,南繁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种植面积超过3亿公顷,占全国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0%以上。其中,经过南繁培育杂交水稻适应性强,在三亚进行这种高产试验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的水稻种植具有很强的推广示范作用。
所有这些,为做长种质创新产业链,加快“南繁硅谷”建设打下坚定的基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种子的芯片,推进种业振兴,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是关键之一。”物种起源育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正忠说,物种起源瞄准种业振兴的战略方向,开展分布式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中国种业种质创新硅谷的便利条件,打通育繁推,进而推动分布式商业化育种产业链发展,做长种质创新产业链,加快“南繁硅谷”建设。